初中物理精品教学资源下载平台

帮助中心
登录 | 注册访问移动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 备课参考  > 电磁学参考资料 > 内容详情

半导体导电原理

来源:晨网初中物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8-05-15  浏览:768次  星级:  下载权限:点券[点击下载]

  半导体的导电原理也是因为有电子通路——流通

  所有物质(包括半导体)的导电原理同出一辙——流通

  半导体一般是由4 价的硅(或者是锗,以下同)为主体材料,它们的晶体结构也和金刚石一样,每个原子结合成4 个结构元在空间等距、有序环绕,构成金刚石结构,很纯的单晶硅基本不导电。

  在纯硅晶体中加了少量的5价元素后,就形成了N型半导体。

  在纯硅晶体中加入少量的3价元素后,就形成了P型半导体。

  [分析] 在上一章谈到了金属物质的导电,谈到了流通,建立了电子空位之说,论述了电压波的传导和金属的导电。有人会问:硅、锗、金刚石等物质的原子外层仅4个价电子,还有4个空位,那它们为什么不导电?石墨也是由碳原子构成,它为什么又导电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是物质的整体性能,不应以单个或几个原子的状态来认识整体,电子空位是电子在价和运动时出现的暂时效应,不能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空位,亦不能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物质的导电。

  在硅、锗晶体中每个原子与相邻的4个原子共用外层电子组成4个结构元,四周的价和电子以均匀的速率规则绕核心而运动,从整体上看,其核外电子层是均匀饱满的,难以形成电子空位,所以它不导电(电阻很大)。

  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其外层有4个价电子,但是其晶体是片状石墨晶格结构,每个原子与周边的3 个原子组成平面丫字形结构元,进而结合成平面六边形结构,而另一价电子则在两平面间作价和运转。其原子的层间间距是平面间距的二倍多,层间价和电子在途时间较长,层间电子在途时,就形成了电子空位,电压波在其间传导,电子在回路中换位移动形成电流,于是石墨就成了良好的导体,同时也构成了石墨导电体的方向性。

  N型半导体 在纯硅晶体中加了少量的5价元素后,就形成了N型半导体。

  掺杂加入的5价元素,例如磷原子镶嵌在硅晶体中,磷原子占据了晶体中硅原子的一个位置,磷的5个价电子参与硅中的4个价和运转,尚有1个价电子无价和轨道,这多出的一个电子并不是在外老实呆着,而是稍有机会就混杂进入别的价和运转的轨道中,参与价和运转,扰乱了原硅晶体均匀的速率,使得整个晶体中的价和电子的运转出现了拥挤和等待的紊乱现象。

  有许多瞬时价和电子因途中紊乱而没有到位,于是晶体中出现了临时性的电子空位(临时性空位在晶体中占有一定概率),电压波可以乘机传导,电子可以在电压波的引导下乘虚而入,形成电子的定向流动——电流。

  这样,掺杂5价元素使得硅晶体的导电能力增加,形成了N型半导体。

  由于N型半导体是掺杂多电子元素使规律运转的核外电子产生运动不均衡,发生混乱所形成的电子空位,而温度上升能加剧核外电子运动的混乱,所以温升能有效地增加N型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即N型半导体有较强的热敏性能。

  P型半导体  在硅晶体中加入少量的3价元素后,就形成了P型半导体。

  3价元素例如硼,在价和结构中顶替了一个硅原子,因硼外层只有3个价电子,使得与硼相连的4个结构元中有一个是单电子价和运转,形成了电子空位。与这个单电子结构元相连的6个结构元相继有电子进入补充,形成了更多的电子空位,电压波乘机在电子空位间传导,引导电换位移动形成电流。这样,掺杂3价元素使得硅晶体的导电能力较大地增加,形成了P型半导体。

  与单电子结构元相连的6个结构元的外端又连着18个结构元相继有电子进入补充,这样电子空位呈2×3n扩展,也就有更多的结构元有可能呈现电子空位。于是,该晶体的导电能力也呈几何级数增加,所以P型半导体的导电能力较好。

  在掺杂比例相等的情况下,P型半导体的导电能力比N型半导体要大上千倍,其实质原因就在于此。P型半导体的电子空位是掺杂物直接带来的,不像N型半导体是由掺杂多出电子造成拥挤、混乱所形成的,所以P型的热敏性能没有N型半导体那么明显。

  不管是N型还是P型半导体,其导电能力都是由电子空位提供的。电子空位则是由晶体中杂质分布而引起价和电子紊乱运行所致,所出现的电子空位是瞬时的、随机的。这也导致了半导体的“测不准”及温升、热敏、光敏等诸多物理性质。

  二极管 把N 型和P 型半导体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外端连上导线,就形成了半导体二极管。二极管关键的部位在两种材料的结合处,人们称之为P N 结。晶体管的P N结的实质是疏通或堵塞电子空位。

  由于N 型半导体是5 价的磷镶嵌在硅晶体中,磷在以4 价为主体的硅结构元的连接中,有多出的电子。而在P 型半导体中是3 价的硼在以硅为主体的结构元连接中,顶替了一个硅原子的位置,在整体上则缺少电子。

  把这两种晶体紧密结合,N 型半导体中多出的电子向P 型半导体中扩散。这样,在结合部附近,N 型半导体中多出的电子正好填补了P 型半导体中的电子的缺失。形成P N结。因为物质的每个电子都有原来的归属,这样的扩散不可能太远,也不稳定。所以P N结很薄,也不很稳定。存在着较少的临时电子空位,电压波还是能在其间传导。

  在二极管中,P N结的电阻最大,P区电阻最小,N区电阻在二者之间。

  如果在二极管加上反向直流电压(使电子由P流向N的电压),在电压的驱使下电子由P 极进入,经过电子空位,到了P N 结处。因为P区的电阻最小,电子流速较快,大量的电子到达P N 结处,电阻变大、运动受阻,电子就在P N 结前聚积,把P区更多的电子空位填满,使得P N结变宽,电阻更大,大到连电压波也不能导通。于是,从P 极进入的电子填塞了电子空位,没有了电子空位,所以此路不通。

  在二极管上加上正向直流电压,(电子由N流向P的电压),在电压的驱使下,因为P区的电阻最小,P N结中的电子迅速地流向P区,打破了P N 的平衡,使得P N结中缺少电子,形成一个新的P区。(实际上这时P N 结已不存在,已经形成了新的P型半导体)在电压的驱使下,电子进入N 区。外电子的到来,更加剧了N 区价和电子运动的紊乱,使N区的导电能力增加,多出的电子顺利地通过了P N 结涌向P 区,因为这时P N 结已不存在,P区的电阻最小,电子在P区流动最快,不会形成淤积、堵塞,所以形成了通畅的电流。

  综上所述,电子由P 区向N 行不通,而由N 向P 则势如破竹,这样,就形成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所以二极管可以用来整流、检波(截断反向电流)还可以利用二极管反向电阻大,在电路中起隔离作用。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婀遍埀顒傛嚀鐎氼參宕崇壕瀣ㄤ汗闁圭儤鍨归崐鐐差渻閵堝棗绗傜紒鈧笟鈧畷婊堫敇閻戝棙瀵岄梺闈涚墕濡鎱ㄨ缁辨帡鎮╅崘鑼紝闂佺粯渚楅崳锝嗘叏閳ь剟鏌曢崼婵囶棤闁告ɑ鎹囬弻鈩冨緞鐏炴垝娌繝銏㈡嚀濡繂鐣峰┑鍡╁悑闁糕剝鍔掔花濠氭⒑閸濆嫬鈧悂鎮樺┑瀣垫晜妞ゆ劑鍊楃壕濂稿级閸稑濡界€规洖鐬奸埀顒冾潐濞叉ḿ鏁幒妤嬬稏婵犻潧顑愰弫鍕煢濡警妲峰瑙勬礋濮婃椽宕ㄦ繝鍕窗闂佺ǹ瀛╂繛濠囧箚鐏炶В鏋庨柟鎯ь嚟閸橀亶姊洪崫鍕偍闁告柨鐭傞幃姗€鎮╅悽鐢碉紲闂佺粯鐟㈤崑鎾绘煕閵娿儳鍩g€殿喖顭锋俊鎼佸煛閸屾矮绨介梻浣呵归張顒傜矙閹达富鏁傞柨鐕傛嫹 | 濠电姷鏁告慨鐑藉极閸涘﹥鍙忛柣鎴f閺嬩線鏌涘☉姗堟敾闁告瑥绻橀弻锝夊箣閿濆棭妫勯梺鍝勵儎缁舵岸寮婚悢鍏尖拻閻庨潧澹婂Σ顔剧磼閹冣挃缂侇噮鍨抽幑銏犫槈閵忕姷顓洪梺鍝勫暊閸嬫捇鏌涢妶鍛ч柡灞剧洴婵$兘顢欓悡搴樻嫽闂備浇妗ㄧ粈浣该洪銏犺摕闁哄浄绱曢悿鈧梺鍝勬川閸婎偊濡烽敂杞扮盎闂佹寧妫侀褍鈻嶅澶嬬厵妞ゆ梻鐡斿▓婊呪偓瑙勬礃椤ㄥ棗顕ラ崟顒傜瘈濞达絽澹婂Λ婊堟⒒閸屾艾鈧绮堟笟鈧獮澶愬灳鐡掍焦妞介弫鍐磼濮樻唻绱卞┑鐘灱閸╂牠宕濋弴銏犲強闁靛鏅滈悡鐔兼煙闁箑鏋涢柛鏂款儔閺屽秹鏌ㄧ€n亞浼岄梺璇″枛缂嶅﹪鐛笟鈧獮鎺楀箣濠垫劗鈧櫕绻濋悽闈涗粶闁瑰啿绻樺畷婵嗏枎閹惧疇鎽曢梺缁樻⒒閸樠呯矆閸曨垱鐓忛柛顐g箖椤ユ粍銇勮箛銉﹀
验证码:

半导体导电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