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精品教学资源下载平台

帮助中心
访问移动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 备课参考  > 光学参考资料 > 内容详情

《墨经》中的几何光学

来源:晨网初中物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7-21  浏览:次  星级:  下载权限:点券[点击下载]

《墨经》中的几何光学

  《墨经》是世界上最早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论述的典籍。在《墨经》中,论述了几何光学中的诸多主题,涉及到影、小孔成像、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这些比古希腊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30~275)的光学记载早百余年。

  墨子在当时就已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了精辟的见解。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屋里相对的墙上就会出现一个倒立的人影。《墨经》中对此解释道:“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意思是,因为光线如箭般直线行进,人体下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射过小孔,成影在上边;人体上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穿过小孔,成影在下边,就成了倒立的影。这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墨经》中还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了物体和投影的关系。墨家认为,光被遮挡就产生投影,物体的投影并不会跟随物体一起移动。飞翔的鸟儿,它的影子仿佛也在飞动着,实际上是新旧投影的不断更新。在二千多年前,能对光的性质做如此深入细致地研究极其难得。

  墨家在研究了两个光源同时照射一个物体和成影现象以后指出:一个物体有两种投影,是由于它受到两个光源照射的缘故;如果只有一个光源照射一个物体,则只会产生一个投影。这些论述与现代光学中的“本影”、“半影”的描述吻合。

  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青铜镜。墨子和他的弟子对镜子成像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的理论。在分析镜面成像的时候,墨家把物体看做无数物点组成的,所成的像由无数“糗”组成。“糗”字在这里含意为极细小的物体,描述物体成像的像点。

  墨家知道光在透鏡或凹面镜之前会聚焦。《墨经》上说:“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瘴內也。”景即影,指物体的影像;內即纳,也就是聚集在一点的意思。《墨经》里常称焦点为“正”或“內”,由此可知墨家已研究出光线聚集原理。

  墨家对凸面镜生虛像的原理也很了解。《墨经》记载:“景之糗无数,而必过正,故同处其体俱然。”意思是说:物体影子由物体距离镜子距离的远近来确定,任何一处都可成影,所以说影无数,但這些影子都必然通过焦点,即过“正”。在我们知道的所有能成像的物体中,太阳是最远的,所以它成像在焦点上。而物体离镜面愈近,成像的位置愈远;如果物体和太阳一样远,则影像也在焦点上,所以说,“同处,其体俱然”。

  墨家已经知道凹面镜成倒实像的現象,《墨经》說:“临镜而立,景到。”意指物体经过凹面鏡的反射,所成的影像是倒的。书中对这种现象给出了解释:“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验证码:

《墨经》中的几何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