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来源:晨网初中物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8-11-26 浏览:次 星级: 下载权限:点券[点击下载]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具体方法是先根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
这时,在山洞中刚睡着的猪八戒被孙悟空的叫声惊醒了,连忙从山洞中出来叫道:“猴哥,哪里有妖精?”出来一看,看到冰山外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孙悟空,哈哈大笑到:“猴哥,你又在变戏法哄人了,让我来教训你一下!”连忙拾起钯子,向孙悟空打去,没打到孙悟空,把冰山打碎了,孙悟空又变成了原来一样大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师哥俩分别看到了什么吗?同学们,谁能把刚才的故事重述一遍?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二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游戏法记忆法
游戏准备:卡片五张,上面印有图案,一张较大的,一张较小的,一张放大的虚像,两张等大像!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凸透镜,主光轴,焦点,二倍焦距!
方法是:让一个学生拿着卡片1,站在凸透镜的一边的任意一个位置,再让一个学生找到合适的卡片(卡片1),让他站在估计的对应位置,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成像。可以让其他学生说出他们做的成像规律,以及物距(u)和像距(v)。在我多次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此方法也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让他们课后自己去准备卡片,去练习完成这样的游戏,此方法还可以用于新课复习,也可以用来做本节课的当堂练习!游戏的方法图如下:
u>2f,f
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学生记住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以比赛的方式举行,加强竞赛能力的培养。
五、口诀记忆法
总结归纳口诀,一直是我们教师追求高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列举一些简单的口诀,有的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供大家参考:
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远缩小近放大!(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近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像)
口诀二: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物体近的,成像远,而且放大,反之)
口诀三:物远成实像,倒立缩小放大;物近成虚像,正立虚像放大。
(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先是缩小的再是放大的;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虚像)
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是比较好的。学生也设计了适合自己的口诀。由此推广,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大多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六、实际应用法
(一)准备一张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分析成像的特点,这时物体离凸透镜比较远,即u>2f,让学生比较像的大小、正倒立情况,然后总结出成像的特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告诉学生,我们的眼睛也是一个凸透镜,眼前的物体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拍了照”,我们才看到了物体。
(二)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把上面的反光的平面镜解下来,让像呈现在天花板上。让学生去感受投影仪上的透镜也是凸透镜,然后去观察成像特点,请学生说出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放大镜。一般的学生都能准备一个或大或小的凸透镜。让他们自己观察课本上的字,让学生说出看到的现象,当然学生有许多答案,如正立、放大的像,倒立的缩小或放大的像。老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让他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得出成实像规律的前三点规律,再让学生比较正立、倒立像的视觉感受有什么区别。倒立的像是在眼前的,而正立的像和物体在同一侧。我们平常所说的放大镜实际上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应用,只不过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情况。所以我们不能把凸透镜就等同于放大镜。凸透镜应用于放大镜时的成像特点及条件:u
实际应用法把物理现象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结合起来教学,既让学生知道了知识,还记住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一举两得!您不妨也试试!
七、辅助线记忆法
作辅助线,按照物体的运动轨迹,把像点的运动轨迹用辅助线描出来,具体辅助线的作图方法是:过倒立、等大实像的顶端和焦点画出辅助线,所有的像的顶端的轨迹都在这条线上。详细图作图如下:
(1)u=2f,缩小、放大像的分界点。
(2)u=f,倒正、立像,实、虚像的分界点。
辅助线帮助学生记忆,这种方法可以在实验后引入,可以解决一些变化类题型。
八、实验探究法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因此,讲授本节课时,最根本的方法还应该是实验探究法为基础。在光学实验的教学中,做好每一个实验,尤其是演示实验,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因此,探究过程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应该着重介绍的重点。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本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成功的乐趣,让学生自己找到成像的规律。在实验时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如,凸透镜被挡住一半时成像变暗;成像时为什么有三个像等一些开放性问题。
- 上一份资料: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介绍几种解答光学问题的方法
- 下一份资料:返回列表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