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2009年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专题报告:细读物理考纲 浅谈备考方略
来源:宿松县洲头中学 作者:张艳平 时间:2010-08-10 浏览:865次 星级:
下载权限:点券[点击下载]
安庆市2009年初中物理教研会发言材料
—细读物理考纲 浅谈备考方略
宿松县洲头中学 张艳平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迎接中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和提高的过程。总复习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讲究复习的策略。一年一度的《中考物理考试纲要》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对于中考复习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应认真研究,了解命题原则、考试要求、试卷结构、难度比值、考点要求、常考点、以及难易程度、出题形式等等,才能使复习有方向、有目的、有重点。本文试图从分析考纲入手,谈谈初中物理考前复习的一些做法。
一、命题原则
“学业考试试题将继续保持基本的稳定性,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关注课程的三维目标。实验作为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它又占有独特的地位,因此,实验仍将作为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学业考试中,对于过程和情感领域等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将会努力通过试题提问的角度、学生答题的要求和答题形式等各个方面的合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
【考纲解读与复习建议】:
1、命题原则概括起来就是:突出双基、重视实验、渗透情感。
2、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中考试题中的大头,占总分值的70%左右,在复习时应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扎实的“双基”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还可以把中下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高的及格率、优秀率等有帮助。基础知识的复习一般安排在第一轮复习中,可以是按教材编排顺序逐章逐节进行回顾;基础较好的班级也可以分力、热、电、光、声等几个板块进行归类复习。
3、实验探究要强化复习。实验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对实验的要求更高。实验技能靠的是平时的训练和积累,不能指望中考前抱抱佛脚。在复习时,要对教材中基本仪器的使用和一些基础实验进行系统回顾;复习时,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训练。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这是新课程改革有别于应试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近年中考试题比较注重物理教育的人文价值的开发,不少试题通过适当渗透与物理有关的能源、环保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技成果,构建了一个充分展示学生科学素养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体现了积极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点是教师在复习时最容易忽视的,学生十分也相当严重。如:(2006年安徽中考题)“请你从环保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谈谈建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意义”,正确率不到五成,其原因是学生意识薄弱、知识缺乏、表达能力差。因此,教师在复习时注意收集素材,重视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二、难易程度
所有试题均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根据学业考试的性质,同时考虑到考试成绩在个地高中招生中的作用,试题及试卷难度设计大致如下:
容易题(难度系数>0.8) 约占70%
稍难题(难度系数在0.6~0.8) 约占20%
较难题(难度系数在0.4~0.6) 约占10%
整卷难度系数在0.6~0.7
注:Dc=A/T (Dc:难度系数;A:考生平均得分;T:满分)
【考纲解读与复习建议】:
1、中考题的难度不大,这是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理念的体现。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一定要让您的学生知道,中考试题不难,比我们平时的月考容易得多!很多学生对中考有畏惧心理,可能就是对中考有错误认识,认为中考题难。建议老师们在中考复习时,搞一个专题讲座,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复习,让学生感受到中考并不可怕,从而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3、许多老师在复习时,往往将容易的知识(包括习题)一带而过,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总要花上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这种观念是与中考理念是相悖的,我们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容易”、“稍难”的层次上,越是容易题学生越易失分的教训每个老师都有体会。
4、复习时选择一本合适的资料非常重要。现在市场上各类复习资料泛滥,不少资料把较难的中考原题题拼在一块,各套练习题、测试题难易程度很不合理,这样的资料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使学生爱钻难题而忽视基础,复习效果显而易见。
三、考试形式
物理试卷满分90分,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与化学卷一共120分钟。
【考纲解读与复习建议】:
1、让学生合理安排考试时间。比如:如果先做物理,要尽量在70分钟内完成,不能某一科占时太多。
2、考试时,让学生将物理、化学两份试卷当做一份试卷对待。应先将两份试卷上容易题统一做完,然后再去突破难点。如果是做完一份再去做另一份,就可能会出现另一份试卷上容易得分的题目没有时间去完成。
四、试卷结构及分值安排
题 型 | 填空题 | 选择题 | 实验题 | 计算与问答题 |
所占分值 | 25 | 25 | 20 | 20 |
【考纲解读与复习建议】:
1、试题中各题型所占分值可以有适当的变化。如07年试卷中各题分值分别为:25、24、21、20分。08年试卷中各题分值分别为:26、21、20、23分。
2、在进行考前模拟训练时,试卷的结构、分值、难易程度尽量要与中考一致。通过多次强化训练,让学生面对中考试卷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甚至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五、考试要求
【考纲案例】
主题 |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 考试要求 |
(一) 物 质 的 形 态 和 变 化 |
1.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 | A |
3.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 A | |
4.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规范使用等)。 | 会 | |
5.能估测一般生活环境中的温度值。 | A | |
6.知道熔化和凝固(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沸点)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知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发生的特点(如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情况等)。 | A | |
7.经历过科学探究:“冰(或其他晶体)的熔化、水的沸腾、碘物质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过程;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 B | |
8.能用物态变化知识定性解释冰、雾、霜等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 | A |
例证试题
1.炎热的夏天,如果你戴着眼镜,当你从空调房间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薄雾,但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这两种现象分别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答案:C 容易题(A层次要求)
说明:开始镜片上的薄雾是液态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镜片发生液化的结果。由于外面的温度很高,镜片上的水很快又蒸发(即汽化)为水蒸气而消失,使镜片重又清晰起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合理地认识生活、生产中的自然现象,是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考纲解读与复习建议】:
1、新考纲在考试要求列表中增加了“考试要求”栏目。为方便师生复习,使用A——“知道”(相当于“了解”和“认识” )、B——“理解”等水平层次对知识提出要求;使用“会”对实验技能提出要求。体验性要求是过程和情感领域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已经内含在考试要求中关于水平要求的描述之中。在新考纲中,A类要求63项,占绝大多数;B类要求20项,“会”只有四项,分别为:①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规范使用等);②会规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大小;③经历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过程,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④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包括调零、读数、连接、量程选取等)进行实验。
2、做好重点知识的专题复习。从知识板块看,力学和电学是重点,占中考分值的80%左右;从知识点看,运动和力关系、二力平衡、惯性、密度、压强、功、功率、欧姆定律、电功率、比热容、光的折射等是重点;从题型看,实验探究题和综合解答计算题是重点。这些知识几乎是年年都考!对这些重点知识,要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有目的地进行专题复习(包括专题讲解和专题训练)。时间可安排在一轮复习过后。
3、考纲变化分析。09年考纲相对于08年有23处变化,其中删除知识点有14处,修改要求或降低难度的有9处(具体内容见附表)。总体来说,基本保持稳定,删除部分难点,适当降低要求。研究考纲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哪些内容不考或降低难度,复习时少做无用功。如时间的测量、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举例说明常用的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液体压强的定量计算、内燃机具体的工作过程、描画典型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等等。二是哪些内容是新增的或要求提高了,这部分内容中考很可能会考到,要重点复习,今年没有新增内容。
4、注意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看哪些内容是新增加的、哪些内容要求提高了,那些内容要求降低了,哪些内容更加强调过程和方法等等。如:关于浮力,课程标准与原大纲比较有所变化:认识浮力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要经历浮力大小的探究过程。过程性、探究性提高了,但对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浮力计算的要求降低了,我们在中考命题中,不会出很难的浮力计算题,更不会和其他知识综合进行计算。复习时没有必要随意加深、拓宽,加重学生负担,强调所谓的“严谨性”。
5、关于实验。考纲上考试要求中列举的实验有18项,与去年比较删了3项,无新增。单独列举的“基本实验”13项,与去年比有一处变化,将“电动机的原理”换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复习时,要对教材中基本仪器的使用和一些基础实验进行系统回顾;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训练,要重视科学探究的每一环节。既要重视实验原理、选择器材、连接电路、仪器读数、得出结论等基本技能的复习,还要特别注意对实验过程的评估、改进、误差分析等。在复习教材基本实验的同时,要进行适当的延伸,如:复习密度测量时,提出如下问题做进一步研究:怎样测铅球的密度?在研究浮力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时,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去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物体浸入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6、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有15%左右试题是教材中没有出现的,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素材,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以及高科技的联系,体现了与生活、生产、社会、人文的结合,老师在复习中要适当展开,在知识的广度上下功夫。如汽车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微波炉的应用、双层玻璃的隔音隔热效果、白色垃圾的危害,判断电、煤、液化气等能源中,选用哪种最经济,在环保方面的优缺点,节能灯泡与普通灯泡在价格、节能等方面的比较等;今年的时事热点问题主要有:神七问天、奥运体育(冰壶)、冰灾旱灾、魔术武术等。几年来,试题中往往凸现命题者所在的地方特色,在最后一轮复习时要根据质检卷的动向,加强相关题型训练。
7、加强科学训练,提高应试技巧。科学训练不仅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而且还能提高应试技巧。所谓“科学”,是指题目难易、题型、题量、分值、时间安排均与中考相似,通过多次强化训练,让学生“把练习当模拟考,把模拟考当中考,把中考当练习”。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如:简答题语言不能准确到位、计算题步骤不严密、书写不工整、写错别字、解题没有按照先易后难等等。这是中考复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学生的心态变化,要适时地从应试技巧、策略、心理上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技巧上、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使走进考场的每一位学生都胸有成竹。
考试纲要是考前复习的指挥棒,只要我们细读物理考纲,准确把握考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制定合理的复习方略,09中考定会创造佳绩。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