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纲要及解读
来源:晨网初中物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5-03-14 浏览:次 星级: 下载权限:点券[点击下载]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纲要及解读
主题 |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 要求 |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 1.1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 | A |
1.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 A | |
1.3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 | A(会) | |
1.4知道熔化和凝固(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沸点)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知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发生的特点(如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情况等)。 | A | |
1.5能正确描述“冰(或其他晶体)的熔化、水的沸腾、碘物质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 | B | |
1.6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冰、雾、霜等常见自然现象形成原因。 | A | |
二、物质的属性 | 2.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及物体具有磁性、导电性、绝缘性等。 | A |
2.2知道导体、绝缘体的规定;能说明常见材料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等。 | A | |
2.3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质量在国际制单位制中的单位是千克(kg),知道质量其他常用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 A | |
2.4会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 B(会) | |
2.5能利用天平和量筒较为准确地测量出一般物质的密度,并能阐明测量一般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及过程。 | B(会) | |
2.6理解密度的概念;能使用其定义式ρ=进行简单的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 B | |
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 3.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 A |
3.2能大致描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绕核运动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 A | |
3.3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一个基本观点)。 | A | |
四、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6 | 4.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的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即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 | A |
4.2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并能运用这一观点解释有关的现象。 | A | |
4.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理解速度的定义及其义表达式v=,知道其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意义和简单的计算等)。 | B | |
4.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知道其他常用的时间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 | A | |
4.5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 B(会) | |
4.6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知道其他常用长度单位,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 | A | |
五、机械运动和力17 | 5.1知道力的定义和力的单位:牛顿(简称为牛,符号为N)。 | A |
5.2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能正确作出物体受力情况的示意图。 | A | |
5.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与所受拉力(或压力)成正比;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 B(会) | |
5.4知道物体所受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间的关系式G=mg、重力的方向等。 | A | |
5.5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理解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理论依据(即二力平衡条件),并能对该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等做出正确的说明。 | B(会) | |
5.6能定性说明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间的关系;能结合具体问题说明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 A | |
5.7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 A | |
5.8理解惯性的意义,能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说明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质量间的关系。 | A | |
5.9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 B | |
5.10知道什么是杠杆平衡;能正确作出动力和阻力的力臂;能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关系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B(会) | |
5.11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施加力的特点,能根据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组。 | B | |
5.12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定义式P=,知道其单位:帕(Pa);能运用压强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B | |
5.13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必要性和在具体情况下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 A | |
5.14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能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说明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 A | |
5.15能推导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式,即p=ρgh,并能运用关系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A | |
5.16能结合对规则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能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准确表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运用其关系式F=ρ液gV排进行简单的计算。 | B | |
5.17能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结合二力平衡条件等知识判断具体情况下物体的浮沉。 | A | |
六、声 | 6.1能结合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说明声音是如何在介质中传播的(能说明声音为什么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 A |
6.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知道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的关系。 | A | |
6.3能根据频率的高低对声音进行分类;能举例说明超声和次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A | |
七、光10 | 7.1能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运用此知识对有关的自然现象进行解释。 | A |
7.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 A | |
7.3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A | |
7.4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现象。 | A | |
7.5能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过程做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简单的光反射现象,并能正确作出的光的反射现象光路图。 | B(会) | |
7.6能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过程做出正确的说明,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作出光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 | A(会) | |
7.7能对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实验的过程做出正确的说明,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光的折射定律的基本内容;能大致作出光的折射光路图,并能运用此知识对常见的生活、自然现象进行分析。 | A(会) | |
7.8知道凸透镜的几个相关名词: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等,能画出关于透镜的几个特殊光线的出射光线。 | A | |
7.9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做出正确说明,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 B(会) | |
7.10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做出定性说明。了解眼睛的结构,以及如何进行视力矫正。 | A | |
八、机械能 | 8.1能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包括了解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的意义。 | A |
8.2知道机械功的规定、定义式W=Fs和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力是否做功;能运用该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B | |
8.3能说明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P=和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能说明机械(包括用电器等)功率的意义;能运用该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B | |
8.4能说明机械效率的普遍意义,并能根据公式η=×100%进行一般的计算。 | B | |
8.5能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A | |
九、内能7 | 9.1能准确表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即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A |
9.2知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基本形式;知道内能和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即质量一定的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 A | |
9.3能举例阐明热值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关系式Q=mq进行简单的计算。 | B | |
9.4能举例说明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 A | |
9.5能举例阐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能利用比热容知识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和生活现象;能运用关系式Q=mc(t2-t1)进行简单的计算。 | B | |
9.6能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 | A | |
9.7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不要求知道内燃机具体的工作过程,即不要求分析说明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 | A | |
十、能量、能量的转移和转化2 | 10.1能举例说明自然界中有哪些常见的能量形式:如内能、机械能、风能、太阳能、电能、核能等。 | A |
10.2能结合实例说明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等。 | A | |
十一、电和磁17 | 11.1知道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电键等元件组成的;能说明电路中各组成元件的作用。 | A |
11.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其关系式I=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 B | |
11.3知道导体的电阻是由其长度、粗细(横截面积)、材料本身决定的。一般地说,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这在具体问题中会做出明确的说明。 | A | |
11.4能看懂、画出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中常用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能进行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 B | |
11.5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进行实验(包括电路中的连接、量程选取、调零、读数等) | B(会) | |
11.6知道电功和电能,并能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进行说明;能运用关系式W=UIt进行简单的计算。 | B | |
11.7理解“测量用电器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原理;能对 “测量用电器电功率”实验的过程做出正确说明,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 B(会) | |
11.8理解电功率的意思,并能运用关系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说明电流的热效应,并能运用焦耳定律及其关系式Q=I2Rt进行判断和简单的计算。 | B | |
11.9能举例说明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物理意义。 | A | |
11.10知道家庭电路的基本结构,知道一般的安全用电常识。 | A | |
11.11知道电荷之间、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能运用场的观点解释这些相互作用的发生。 | A | |
11.12能根据磁场中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大致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不要求描画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 | A | |
11.13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即磁极的判定等)。 | A | |
11.14能说明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大致了解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A | |
11.15知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工作原理)。 | A | |
11.16能对探究“导体在磁场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过程做出正确说明,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并能对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进行判断。 | B(会) | |
十二、能量守恒1 | 12能正确表述能量守恒定律;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现象。 | A |
2015安徽省中考物理纲要解读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考试纲要已经发布,通过对比发现今年的物理考试纲要与2014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考试纲要基本相差不大,主要差异体现在“机械运动和力”和“电和磁”两大主题中。
在“机械运动和力”有三处变化:
1、2014年要求“知道什么是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修改为“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的惯性”修改为“理解惯性的意义,能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能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修改为“能结合对规则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
在“电和磁”主题中有一处删除,一处修改:
1、删除了“能对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间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2、把“理解电功率的概念”修改为“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其他内容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本文主要针对纲要中修改的知识点和要求,并结合物理课程标准,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关于对“摩擦力”的要求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属于最低的“了解”水平,而今年的考试刚要中“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属于“理解”(B)的水平层次,这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可能具有选拔功能。而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也未明显涉及到,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阶段注意补充强调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1)物体间要有压力作用;(2)接触面粗糙(不光滑);(3)两个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并结合典型实例来加以分析和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课程标准对惯性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这种探究包括简单的实验,也包括对日常生活实例的分析。今年安徽省考试刚要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教师在复习阶段要充分让学生理解惯性的物理意义,并结合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特别是交通运输中由于惯性造成的危害和防护。
3、课程标准对浮力的要求是“知道”的层次,不要求进行复杂的、综合性的浮力计算。今年的考试大纲对“浮力产生的原因”具体化,即“能结合对规则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我认为,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正方体或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为例,通过受力分析,并结合液体压强知识、二力平衡知识、合力与分力知识等来展开,进而分析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一个新的提高。
4、今年的考试纲要虽然删除了“能对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间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这一知识点,但课程标准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要求却是属于“理解”水平,希望我们广大教师在复习阶段不能忽视的,做到点到为止。
5、课程标准中要求“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属于“理解”水平层次。而今年考试纲要把“理解电功率的概念”修改为“理解电功率的意义”,这也充分说明了电功率在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是各种家用电器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在复习阶段,创造条件,让学生再次通过实验探究,来区别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这对学生应用电功率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有所帮助和提高。
当然,中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充分领悟考试纲要的基础上,有效让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好知识结构体系,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只要扎实的掌握基本知识和物理规律,具备应用物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何形式下的中考物理并不可怕,我们的中考也始终会立于不败之地。
- 上一份资料:2015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及命题原则
- 下一份资料:2015年重庆市物理中考考试说明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