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纯粹:物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邵东县城区二中 作者:申涛华 时间:2018-05-24 浏览:次 星级: 下载权限:点券[点击下载]
花开纯粹:物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邵东县城区二中 申涛华
[内容摘要] 中学时代正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物理学科中所蕴含的众多德育要素,对于促使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升文化素养和培育良好品行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物理教师,除了传授物理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之外,还应利用物理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中学物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中学物理“要结合物理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等。以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 键 词] 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丁肇中曾撰文指出: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即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格物致知,立德树人,从出发点到根本任务,科学地定位了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亦架构出那些为人师者的精神坐标。
一、“格物致知”是物理学科追求的科学精神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格物致知”正是物理学所追求的科学精神。物理学不仅强调对自然界规律的探索,而且重视探究过程,提倡实践,用实验结果说明问题和现象。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的假说往往可以预言某些科学实验的结果,自然科学的规律是通过漫长而细致的科学实验探究得到的。例如法拉第从奥斯特实验的“电生磁”事实利用逆向思维的推测产生一种假说:“磁必可以生电”。从而驱使他持之以恒地研究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正是物理学这种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对启迪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立德树人”是对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仅在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同时在人才培养中也尤为重要。纵观当前我国教育现状,无论自然科学教育还是社会人文教育,都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来发掘事物真相和本质的科学精神。我们提倡与时俱进,如今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呆板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更不能坐等盲从“专家”的指示,中学生也应当具备自己的判断力和辨别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最重要的任务是教导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这就是传道。物理学里到处渗透着科学的素质,学物理本身就一定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区别只是学生个体的学习主动性自觉程度不同而已。
作为中学基础学科, 物理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的质量、潜力和成败。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基层教师都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这在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中也全面体现出来,对初中物理教学已不再一味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了对德育教育培养的要求。但在应试教育的普遍处境里,“分数才是硬道理”依旧是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忽视德育教学、重智轻德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毕竟社会大众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还是升学率,而不是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现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挖掘德育素材、强化德育功能、进行德育渗透就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当把物理教学与道德教育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把科学内容和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应用哲学指导、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努力把物理学习上升为观点和方法的学习。这样不仅对学生正确而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卓有成效,而且对形成科学世界观,领会和掌握方法论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个有效策略
按照“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初中物理课程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和思考能力,更应重视将德育渗透对学生的个性品质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目的。
1、重视课堂教学,传授科学知识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上发生了系统变革,教学从教学内容、方法上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不乏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我们说德育的关键在于渗透,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章节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更多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之中。因此,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细节启迪。
2、注重实验过程,培养科学精神
教师要以物理实验为平台和主线,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天然优势,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精神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实验来认识事物的本质,避免死记硬背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在进行操作、观测的活动中,按章办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依靠科学验证和证实物理理论,培养学生不盲从的怀疑精神和批判创新精神;在需要同学互助协作的实验中,着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尤其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战胜困难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3、联系生产实际,激励创新意识
物理学与各行各业的发展联系密切,也同人类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诸如从从蒸汽机车的制造成功到磁悬浮列车的投入运行;电话的发明到互联网络的实时通信;从晶体管的发明到信息高速公路的成熟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物理学对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的贡献。教师在进行课堂讲学时,应把生产、生活实际等引入教学内容,并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技常识,使学生明白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同时,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4、关心生态环保,勇担社会责任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物理学功莫大焉。但是科技的发展有时也带来了“负能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正、负效应,培养他们关心由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教材中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臭氧层的破坏、常见干电池和使用注意事项等等;适当组织学生查阅档案资料评估某些物质(如塑料、农药、化肥)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交流本地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适时带领学生对社区(或乡村)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的状况,企业的污水、废气的排放情况等等,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拟出防治措施,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细读物理学史,健全学生三观
历史证明物理学的发展演变与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总结是一个曲折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而且哲学思想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中随处可见,所以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不能简单的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感受科学家探索世界不懈追求的精神[2]。物理教师要注意挖掘和收集物理学史中蕴涵的丰富道德典范和素材,采取合理科学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塑造具有高尚品格的物理人才。譬如在讲授浮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介绍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利剑,从容留下“请等我一下,让我把这道还没有解完的题做完”的伟大传说;例如在讲电学时,介绍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屡败屡试、永不服输的精神;通过先进事迹的号召和熏陶,让伟人的精神去帮助学生塑造他们的品格。
6、重视言传身教,践行立德树人
关于“立德”,笔者以为教师不仅仅担负着传道授业的职责,更应当成为中学生的精神向导,以自己的道德修炼去感染人,去教化学生。陶行知先生提倡“教人者教己”,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所以,物理教师要注重磨砺自身的优秀道德品质和培育学生的高尚道德,只有作为学生的楷模,才能教人求真。教师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关注自身行为、素养、气质甚至仪表,以优良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以高尚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和寓德于教。
当然,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也应讲究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生活实际,确定德育对教学的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不仅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更是心理日趋成熟的重要阶段,所以要求教师教学宜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德育教育素材和物理知识的积累,提升教学本领和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 上一份资料:新课标下中考物理命题的理论基础初探
- 下一份资料:浅谈探究教学中学生的组织形式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