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初中物理各章对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常数的规范要求(九年级)
来源:晨网初中物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7-08 浏览:次 星级: 下载权限:点券[点击下载]
青岛市初中物理各章对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常数的规范要求
(九年级)
由于新教材注重探究,致使许多物理概念、规律等在叙述上不够完整和统一,因此造成许多青年教师对物理概念在初中的说法比较混乱,不够科学和标准。通过参考传统教材及有关资料,结合新教材对物理概念的新的表述,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对初中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常数做出统一规范表述和要求如下: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固、液、气态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
物态 | 分子特性 | 外在特性 | |||
分子间距离 | 分子间作用力 | 分子的运动 | 有无一定形状 | 有无一定体积 | |
固态 | 很小 | 很大 | 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振动 | 有 | 有 |
液态 | 较大 | 较大 | 振动和移动 | 无 | 有 |
气态 | 很大 | 很小 | 除碰撞外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 无 | 无 |
2.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2)单位:千克(kg)。还有克(g)、毫克(mg)、吨(t)。
换算关系是:1t=103kg 1g=10-3 kg 1mg=10-6 kg
(3)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天平(托盘天平):
(1)清楚天平的用途、构造。
(2)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注意事项:
①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
②取用砝码用镊子;
③不要超过天平的量程;
④测量液体或化学药品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4.密度:
(1)物理意义: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
(2)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定义式:ρ= 。
(4)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 )。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g/cm3)。
换算关系: 1 g/cm3= 1.0×103kg/m3。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6)水的密度:1.0×103kg/m3。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速度:用字母v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 。
(4)单位:米每秒(m/s)。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5.时间的单位:秒(s),其他还有:分(min)、小时(h)。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
6.长度的单位:米(m),其他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
7.力:
(1)定义: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字母F表示。
(2)力的作用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单位:牛(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9.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10.二力平衡:
(1)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11.运动和力的关系:
受力情况 | 速度大小和方向 | 运动形式 | 运动状态 | |
不受力 | 都不变 |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 不变 | |
受力 | 受平衡力 | |||
受非平衡力 | 至少一个变化 | 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 改变 |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弹力:常用字母FN表示。
(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②使用:注意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重力:用字母G表示。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4)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 =mg,其中g =10N/kg。
3.(滑动)摩擦力:用字母Ff表示。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①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②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两种摩擦的比较: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 | 方法 | |||
增大摩擦 | 增大压力 | 使接触面粗糙 | 变滚动为滑动 | 缠绕 |
减小摩擦 | 减小压力 | 使接触面光滑 | 变滑动为滚动 | 使接触面分离 |
杠杆:
(1)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②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l1(L1):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⑤阻力臂l2(L2):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3)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 = F2l2。
(4)杠杆的分类及其特点:
杠杆种类 | 构造 | 特点 | 应用举例 | |
优点 | 缺点 | |||
省力杠杆 | L1>L2 | 省力 | 费距离 | 钳子、起子 |
费力杠杆 | L1<L2 | 省距离 | 费力 | 钓鱼杆、理发剪 |
等臂杠杆 | L1=L2 | 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不费距离 | 天平、翘翘板 |
4.滑轮:
(1)概念: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小轮,它可以绕着轴转动。
(2)定滑轮和动滑轮:
分类 | 实质 | 特点 | 应用举例 | |
优点 | 缺点 | |||
定滑轮 | 等臂杠杆 | 改变力的方向 | 不省力 | 旗杆上的滑轮 |
动滑轮 | L1=2L2的杠杆 | 省一半力 |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 将重物通过滑轮拉到二楼 |
(3)滑轮组:
①滑轮组省力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的几分之一。公式:F = 。
②特点:滑轮组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动力移动距离L和重物升高距离h的关系为:L= nh。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1.压强:用字母p表示。
(1)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压力的接触面积。
(2)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压强的公式p= 。
(5)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Pa)。
(6)增减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②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2.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规律: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3.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测出大气压所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这段液柱所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的数值。由此制成水银气压计。
(2)大气压与高度的定性关系: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3)标准大气压:105Pa。(4)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放置的玻璃管中水银柱压强:
试管中有一段被水银柱密封的空气柱,若空气柱的压强为p,大气压为p0,水银柱压强为p柱,则:
甲:p =p0-p柱; 乙:p =p0+p柱; 丙:p =p0。
4.流体(气体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5.浮力:用字母F浮表示。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3)测量:F浮=G―F。
(4)阿基米德原理:
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②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③适应范围: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F浮>G,物体上浮;
②F浮
③F浮 = G,物体悬浮或漂浮。
(6)浮力的应用:
①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将它做成空心的,从而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受到的浮力增大。钢铁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②潜水艇: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通过水舱的进水和排水改变自身重力,从而实现下潜和上浮。
③密度计: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所受浮力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这时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排开的液体体积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④气球和飞艇:它们气囊中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1.功:用字母W表示。
(1)做功的二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定义: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1)定义式:W =Fs。
(4)单位:J。
2.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3.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使用机械时所做的所有的功(总功)中,有一部分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还有一部分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2)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关系式:W总=W有+W额。
< >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功率:用字母P表示。热运动:(1)概念: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2)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发生的范围:固体、液体、气体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4.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3)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少。
5.热传递:
(1)概念: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2)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3)热量:用字母Q表示。
①定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②单位:J。
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一过程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改变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这一过程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7.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
(1)物理意义: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8.热量计算公式:Q = cmΔt。
(1)吸热过程公式:Q 吸= cm(t — t0)。
(2)放热过程公式:Q 放= cm(t0 — t)。
9.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 上一份资料:青岛市初中物理各章对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常数的规范要求(八年级)
- 下一份资料: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说明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