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手册(配合人教版《物理》教材)
来源: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 作者:佚名 时间:2010-10-30 浏览:504次 星级:
下载权限:点券[点击下载]
2010年青岛市
初中物理教学手册
(配合人教版《物理》教材)
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
(2010.9版)
目 录
第一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02)
第二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03)
第三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进度及对人教版教材各章节的教学要求…………………………………………(09)
第四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对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常数的规范要求 …………………………………………(19)
第五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对科学方法的要求 …………(32)
第六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对教学模式的要求……………(35)
第七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对学生探究要素的要求………(47)
第八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对习题编制的要求……………(47)
第九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对检测题编制的要求…………(54)
第十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检测题题样……………………(55)
前 言
《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目的是使教师清楚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它的作用相当于以前的《教学大纲》。但是,由于《课程标准》的编写体例,以及新理念下培养学生方面的交织性和新教材的特点等原因,使我们不易从《课程标准》中清晰地看出具体的教学要求,这就为实际的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有必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实践,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教学情况的具体的统一教学要求,使之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行动准则,学科教学及评价的标准。这就是编写这本《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手册》的目的。
第一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在《课程标准》最后一页用一些行为动词表示出来。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分别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整个教学全过程中。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探究)”来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一些这样的“情感点”,这些点是我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些情感点在外在的形式上也是一种探究活动,这种探究不同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经历”的探究,而是一种查阅资料式探究或者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样一种活动,让学生在对社会、生活、物理问题上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来。情感点在要求上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反应、第二层次——领悟。
二、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
上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过于模糊与交叉,不易掌握和具体操作。通过对《课程标准》理解,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根据上述三维目标的精神,将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分为如下8类:
1.记忆类:需要记忆的内容,包括概念、规律、公式、重要常数等(详见第四章内容)。
2.举例类:许多知识点要求能列举有关实例。
3.简答类(解释、说明):能用有关知识点解释、说明有关现象。
4.计算类:要求能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的知识点。
5.人文类:能记住有些人物和事件(科学家及其贡献)。
6.作图类:需要动手作图的知识点。
7.实验、探究类:会做某些测量性、验证性、安装性实验;对有的概念会进行建构实验、有些规律会进行探究实验。
8.情感类:感受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
第二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
上述8类“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在《课程标准》和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可以表现为如下一些具体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课程结束时应完成的具体教学内容,也是进行平日、期中、期末训练和检测及中考命题的主要内容。(下面将第一类和第二类合并,并把需要记忆的常数单独列出):
一、单纯举例、记忆类的知识点(在后面“简答”、“计算”要求中出现的知识点,在此处不重复出现)(这些知识点中,有的只需要知道意思,有的只需要记忆,有的只需要举例,有的既需要记忆又需要举例。必须记忆的内容详见第四章。)
第一章: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比较的情况;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定律(3条);光路可逆;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平面镜成像特点(4条);光的折射,折射光线、折射角。
第三章:透镜,凸透镜、凹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u>2f、2f>u>f、u
第四章:温度的概念、单位(℃);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三种物态、物态变化;熔化,熔化吸热;凝固,凝固放热;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熔点、凝固点;汽化,汽化吸热,汽化的方式,沸腾,沸腾的过程,沸点,蒸发;液化,液化放热,液化的两种方法;升华,升华吸热;凝华,凝华放热;雾、露、霜的成因。
第五章:带电,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电荷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验电器及其作用;自由电子,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组成和各部分作用,通路、短路、断路;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电路图;常见的电源——电池、发电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电流(强度)的意义、单位。
第六章:电压的作用、单位,电源的作用;电阻的概念、单位,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作用。
第七章:欧姆定律内容。
第八章:电能及单位,电能表的作用;电功及其单位,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的过程;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单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电流的热效应及能量转化;家庭电路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输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保险丝,两孔插座)。
第九章: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磁场的性质、方向,磁化;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场方向;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电磁铁铁心的作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能量的转化;电动机的原理、能量转化;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及有关因素,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发电机的原理、能量转化。
第十一章:固、液、气态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质量及单位;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第十二章:机械运动;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其换算,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时间和长度的单位、单位换算、误差概念、用平均值减小误差;力,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运动和力的关系。
第十三章:弹性形变,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日常的弹力实例(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及方向、作用点;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及规则物体重心位置;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两种摩擦的比较;滑动摩擦力及其方向;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杠杆,杠杆中的几个名词;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特点;斜面越长越省力。
第十四章:压力,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增减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现象;大气压强,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标准大气压,水银气压计;水平、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放置的玻璃管中水银柱压强关系;浮力,浮力方向;阿基米德原理及使用范围;物体的浮沉条件(漂浮、上浮、悬浮、下沉);物体浮沉的实例(轮船、潜艇、气球和飞艇、密度计及其原理)。
第十五章:功的二要素,功的定义、单位;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定义、总小于1、表示方法;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能,动能,势能,机械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第十六章:分子动理论;扩散现象及发生范围;内能,热传递,热量及其单位;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二、简答类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首先要能够“记忆”和“举例”。在此基础上,还要能运用这些原理解释、说明有关现象。
1.简答题(问答题)知识点:
(1)光学: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关系);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2)热学: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改变的内能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较大。
(3)电学:焦耳定律定性关系;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电磁继电器工作过程(读图)。
(4)力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惯性的利用和危害;杠杆的分类及其特点、应用;压强公式;液体压强规律;大气压强现象;流体压强(气体和液体)与流速的关系;日常的漂浮现象(用F浮=G解释现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简答题类型:
(1)单一问答题:
只运用上述一个(或互相联系的两个)知识点解释常见现象。
(2)综合问答题:
运用上述多个知识点的组合解释常见或陌生现象。
………………………………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