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
来源:晨网初中物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5-11-13 浏览:次 星级: 下载权限:点券[点击下载]
一、 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试题应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引导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利于高中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有利于教育的均衡谐调发展。
二、 命题原则及要求
1、导向性原则
试题能够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向纵深发展;物理命题要体现鲜明的导向性,同时又要体现试题对学生学习水平的选拔性;引导教学,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2、科学性原则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内容应科学、正确,表述应清晰无误;试卷的题量要适中;试卷结构要科学、合理,难易程度要适当;试卷形式要规范;试卷要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信度及效度;杜绝“繁、难、偏、旧、怪”的试题,不出粗编滥造、似是而非的试题,不出靠死记硬背的试题,不出答案说法不一的有争议试题。
3、实践性原则
要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4、开放性原则。
试题要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试题的结论或条件、试题的情景或过程、试卷的策略或形式等都可以适当的放开。允许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
5、注重三维目标并重的原则。
以“知识与技能”的考查为基础、为主体,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要体现学生在学习期间所经历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的考察;要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在试题资源选择上要融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容,实现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考察。
注重科学探究,科学探究题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以促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导向,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试题,增加对物理过程和方法、实验分析、归纳以及实验方法创新的试题,同一个试题探究的要素不超过两个。
6、贯彻课程资源和试题资源相一致原则。
物理考试命题的资源选择要体现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从身边的学生生活中捕捉试题资源,从社会生产中收集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引导课程开发与延伸。
要注重教材中的插图、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涉及的知识点、规律及小实验等。试题中涉及教材中的原始图片应占试题图片总数的20%以上,教材内容在试题中通过改编、延伸等形式出15%-20%的试题。
三、命题依据
初中物理毕业学业考试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考查的内容和要求与标准的规定相一致;杜绝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拔高;教材以人教版教材为主。试题资源的选择要符合基层学校的教学实际。
四、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级主题 | 二级主题 | 内容要求及说明 |
1.物质 (10-15分) |
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5分) |
1.1.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说明:会估测常见温度,知道温室效应。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
1.2物质的属性(6—8分) | 1.2.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1.2.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说明:会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说明: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混合物体的密度不考察。测量密度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1.2.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
|
1.3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2分) |
1.3.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1.3.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1.3.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1.3.4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
|
1.4新材料及其应用 (1-2分) |
1.4.1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1.4.2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 |
一级主题 | 二级主题 | 内容要求及说明 |
2.运动和相互作用 (40-45分) |
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4分) | 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说明:不考察三个以上物体的相对运动。 2.1.2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1.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
2.2机械运动和力 (24-28分) |
2.2.1能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说明:能估测常见物体的尺度、时间等。 2.2.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说明:计算不涉及复杂的运动,不考相遇追击类问题。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2.4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说明:不考力的图示。 2.2.5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2.6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说明:会画力臂,能从生活常见物品中抽象杠杆模型,考查只限一个动力臂一个阻力臂的杠杆。滑轮组只考查一条绳子组成的滑轮组,施力物体本身随滑轮组运动的内容不考。 2.2.7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说明: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2.8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明:不规则容器的压力、压强只做定性分析,不要求计算。 2.2.9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说明:浮力不出压轴计算题。考查只限与阿基米德原理和沉浮条件的简单应用 |
|
2.3声和光(10-12分) | 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说明:音调和音色有争议的问题不考察。 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说明:能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3.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3.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说明: 不考查颜料的三原色。 |
|
2.4电和磁(4-6分) | 2.4.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4.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2.4.3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2.4.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4.5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4.6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明:不考波长,频率的计算。 |
|
一级主题 | 二级主题 | 内容要求及说明 |
3.能量 (45-50分) |
3.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2-4分) |
3.1.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3.1.2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说明:会计算功的大小 |
3.2机械能(8-10分) | 3.2.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3.2.2理解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说明:要求计算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的效率以及其它情景的效率问题。 3.2.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史发展过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
3.3内能 (6-8分) |
3.3.1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3.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3.3.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
|
3.4电磁能(24-28分) | 3.4.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3.4.3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说明:不考查混联电路的连接和计算。 3.4.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3.4.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4.6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4.7了解家庭电路。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
|
3.5能量守恒 (2-4分) |
3.5.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例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5.2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3.5.3知道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
|
3.6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2分) | 3.6.1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3.6.2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6.3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6.4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五.试卷结构
1.试卷的难度及三阶层次的分值比例
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8:1.5:0.5,整卷难度系数在0.6—0.7之间。按“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的知识和技能所占分值比例约为3:2:1。
2.试卷呈现形式及题型分数分布
(1)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全卷分值为100分 (3)试题共八页(八版)
(4)题型 ①单项选择题 约24分 ②双项选择题 约9分
③填空题 约24分 ④实验与探究题 约20分
⑤分析与交流题 约8分 ⑥综合与应用题 约15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