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电的老祖宗
来源:晨网初中物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20-10-21 浏览:次 星级: 下载权限:点券[点击下载]
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东西了。然而在一百六十多年前,它还是一种神秘莫测的“怪物呢”。
1745年,荷兰莱顿城的两个科学家发明了可以放电的电容器——莱顿瓶,把过去只是在摩擦时或打雷时一瞬而过的神秘东西——电,变成了可以人工控制并反复出现的事实。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打开了电学迷宫,将磁转变成电。
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泡,开创了人类用电的新纪元。然而,鱼类用电的历史却更早。远在35000万年以前,鱼类的祖先——古老的无颌类甲鱼,就已经有了发电器官。而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伏特,在1799年所发明的第一个直流电源——伏特电池,就是以鱼的发电器官为模式而设计的,所以伏特把自己设计的电池叫做“人造电器官”。由此可见,鱼类才是电的老祖宗。现代鱼类能够生电的有许多种,电压较高的有电鳐、电瞻星鱼、电鲶、电鳗等。
电鳐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我国东南沿海有双鳍电鳐和单鳍电鳐。它属于软骨鱼类,体型像一把肥厚的蒲扇。它眼睛很小,皮下粘液使得皮肤与肌肉连接得非常松弛。虽然其貌不扬,但身上却装有两台“发电机”。我们若将它头胸部的两侧皮肤剥开,就可以看到每侧各有一蜂窝状的器官,这就是它的“发电机”——发电器。
这个发电器的构造十分复杂,它是由许多纤维组织隔成的若干六角形、垂直的管(电柱)组成的。每一个管内部都贮有无色胶状物,并由许多小电板分成许多间隔,每块电板的腹面,又都有神经纤维相连接。电板的腹面是负极,背面是正极。每个电柱约有40块左右的电板,而每个发电器都有电柱200~600个。如果我们按每个发电器有600个电柱来计算,那么一尾电鳐就有24000块电板。这样复杂的电路,安排得如此精巧,就是技术高超的电工,恐怕也是望尘莫及的。电鳐依靠这种发电器发出的电压可高达70~80伏特,而且可以自行控制,随时发出。电鳐发电是用来捕食和击退敌人的。当小鱼虾游来时,它放电将其击昏而饱餐一顿;当敌人来袭击时,它放电以自卫。
有趣的是,在欧洲一些国家的沿海居民,在很早以前就把电鳐当作“电疗机”来治病。据说,用电鳐可治疗头痛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直到现在,有时仍可看到人们在海滩上寻找电鳐治病的情景。
触到电鳐,足以使人麻木,但它的电压在发电鱼中并不是高的,若比起电鲶和电鳗来,就大为逊色了。电鲶生活在非洲河流中,它的发电电压可达400~450伏;电鳗生活于美洲的河流中,它的发电电压竟可达300~860伏特。如此之高,可谓高压放电了。
发电鱼的发电器官的排列方式和构造并不相同。例如,电鳗的电柱不是与身体垂直,而是与鱼纵轴平行,电板虽只有6000块,但是很大,几乎占了躯干部和尾部的大部分。一尾体重20公斤的电鳗,发电器就要占10公斤以上。电鲶的电柱与体轴垂直,并且它的电板最多,竟有200万块。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说明,就是放电鱼类无论其放电电压多么高或蓄电能力多么强,但它们的电源并非用之不竭。如电鳐放电,每秒钟可放50次,但随着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流却逐渐减弱,经10~15秒钟后,电流就完全消失,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才能够恢复继续放电。所以在过去捕鱼方法落后的时候,为捕获电鳗,是先将成群的家畜赶入河中,触动电鳗不断放电,在它们电量消耗殆尽而尚未恢复时,才下水捕捉。
鱼类在放电过程中,自己本身不会触电,这一问题一直使人迷惑不解。现在的解释是这样:因为电流各线都与体内其他可以兴奋的构造互成直角,所以减少了刺激作用。显然,这种解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既然是这种原因,那么如果两种放电的鱼,都利用电的武器相互进攻又怎么办呢?当然也还有解释,那是因为电鱼的肌肉和神经对电有特别高的兴奋界限,另外,它们的神经系统为一层“超绝缘体”(厚脂肪层)所包围,所以不会触电。但总的来说,我们现在对鱼体内电流的确切分布情况还了解得较少。除上述电量较强的鱼类之外,还有许多放电较弱的鱼类。甚至有人认为,所有鱼类能在自己周围产生电场,而且一群鱼的电场加起来可以很强。
鱼类不仅有发电器官,而且有“电感器”,就是没有发电器官的鱼类也有灵敏的电感器。鲨鱼就是一例。对鲨鱼的电感作用,有人作过有趣的实验。埋在沙中的比目鱼,因有微弱的电场,鲨鱼可准确地发现它;若用可通电的琼脂盒将鱼罩起来,鲨鱼照样可向其进攻;可是当在琼脂盒上覆一层绝缘的塑料薄膜时,鲨鱼就找不到比目鱼了。
- 上一份资料:98 从“电妖鱼”放电说起
- 下一份资料:100 巴格达古墓里的惊人发现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