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轰动一时的疑案
来源:晨网初中物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20-10-27 浏览:次 星级: 下载权限:点券[点击下载]
1954年晚冬的一天,寒风呼啸,西欧爱尔兰海面上有一艘32000吨的英国巨型油轮“世界协和号”正在航行。突然船体猛烈地震动起来,不久船就沉没了。这艘巨轮沉没是什么原因,当时谁也说不清楚,成为轰动一时的疑案。
从此以后,又接连发生几起类似事故,这促使人们来努力寻找出事的根由。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终于明白了:低温能使金属内部原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金属变脆。“世界协和号”的沉没,正是寒冷的天气使船体钢材变脆后发生折断造成的!
难道低温对金属只是有害而无益吗?当时某些甚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预言:低温会使金属发生有益的变化。几十年来,许多冶金学家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随着航空和宇航事业的发展,在航空发动机和宇宙航行器的使用材料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1980年,美国变拉特·惠特尼航空发动机公司制造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叶片,在1700℃的高温下工作而不毁坏。接着, 1981年4月,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铺设在飞机表面上的34000多块高温陶瓷瓦,经受住了几千摄氏度高温的考验!涡轮叶片和陶瓷瓦在长时间的高温环境里为什么能安然无恙呢?各国的材料专家猜测纷纷。事隔两年,奥秘被揭开了。原来,这些性能优异的叶片和陶瓷材料,是采用“超速骤冷”新工艺在低温环境里搞出来的非晶体。那么,什么是“超速骤冷”新技术呢?把金属加热到液态的时候,它的原子处于剧烈运动状态。如果用普通速度冷却,它的那些原子便有足够的时间重新排列,而成为有规则排列的多晶体,它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坚韧等性能。如果采用超速骤冷的方法,金属原子来不及有规则地排列就凝固了,得到的将是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的非晶体。美国冶金学家,曾把液态金属以每秒100万摄氏度让其冷却凝固,获得了内部组织如同玻璃一样的非晶体金属!非晶体金属性能优异,集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优点于一身,具有很高的纯度和惊人的防腐蚀的能力。惠特尼公司就是采用“超速骤冷”的工艺,生产了高强度的轻合金,然后再加工成耐高温的涡轮叶片的。航天飞机上的耐高温陶瓷瓦,也是采用“超速骤冷”工艺先得到高强度的晶态硅纤维,再用这种纤维做成陶瓷瓦片的。
据报道,日本一家研究所将铁合金烧化后,采用“超速骤冷”的工艺方法,制成了一种性能优异的非晶态铁合金。通过试验对比,它的耐腐蚀能力比一般的不锈钢高出1000万倍,在任何酸碱等腐蚀物中,它都毫无损伤!问世不久的非晶态金属,在化工、电子、核工业、航空和宇航事业中,将大有用武之地。
- 上一份资料:285 塞纳河大桥为什么“冻短了”
- 下一份资料:287 轮船怕冷吗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