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精品教学资源下载平台

帮助中心
访问移动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内容详情

2018-2019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比热容》新版教学设计(一)

ID:5983 2018-07-29 下载 资料纠错 有奖上传 收藏

部分内容预览(预览图形不显示,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资料)

第1课时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新课

  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三.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P14图1-3-3实验

  实验结果:沙子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在升高相同的度数时,水吸收的热量比沙子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这种性质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了Δt,则Q/mΔ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3.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4.查比热容表:

  (1)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焦。

  (2)查铜、铝等物质的比热容,并与水的比热容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4)讨论交流: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

  四.小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五.布置作业。

  ……………………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验证码:
注册会员[1个点券]

上传者:晨网

资料简介

2018-2019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比热容》新版教学设计(一)

展开

资料格式:.doc

资料版本:教科版

适用地区:全国

文件大小:11.9 KB

资料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晨网初中物理

审核人员:晨网

下载帮助:
  • 下载说明:
  •   1、免费[游客·0个点券]资料无需下载权限,游客可以直接下载;注册[注册会员·0个点券]资料需注册为本站会员,登录后可免费下载;点券[注册会员·n个点券]资料为本站精品资料,只提供给本站注册会员通过扣除点券下载;特供[VIP客户·0个点券]资料只提供给本站VIP会员在有效期内免费下载;第三方[VIP客户·n个点券]资料提供给本站VIP会员在有效期内通过扣除点券下载。
  •   2、VIP会员可以在有效期内下载本站所有[免费+注册+点券+特供]资料,无需扣除任何点券;本站只有非常少量的由第三方上传的资料需要VIP会员在有效期内通过扣除点券下载。点击查看【申请有效期式VIP会员的方法】
  • 如果您无法下载到本资料,请先参照以下说明进行检查:
      1、注册、点券、特供和第三方资料必须登录本站后才能下载。
      2、点券、特供和第三方资料需要下载权限,请确保您是本站注册会员才可通过扣除点券下载点券资料,特供资料只提供给本站VIP会员在有效期内免费下载,第三方资料只提供给本站VIP会员在有效期内通过扣除点券下载;有效期式VIP会员下载[免费+注册+点券+特供]资料,只受有效期限制,不受点券影响,下载资料无需扣除任何点券,有效期内即使点券用完,仍可继续下载。
      4、如果浏览器启用了拦截弹出窗口,此功能有可能造成下载失败,请临时关闭此功能;本站所有资料下载也无需打开任何下载软件。
      5、如果下载的是压缩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WinRAR工具】解压,再使用对应软件(PPT/flash/视频播放器/等等)打开。
      6、以上步骤检查后均无法解决问题,您可以到【帮助中心】寻找答案或向网站客服人员寻求支持。
    展开

2018-2019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比热容》新版教学设计(一)